(诗文)等。鉴赏是一个过程,是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赏析方法有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诗歌的概念、学会诗歌的诵读,了解诗歌的意境、诗歌的形象、主旨、以及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与鉴赏等。研究方向和角度为结合历年中高考真题,研究古诗词赏析答题方法及技巧,提高学生应试水平;再集合研究成果,采用多媒体形式上几节公开课;还有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朗诵水平。整体研究方法有问卷法,个别访谈法,文献回顾法,教育测量法,教育实验法等。2.政策、理论依据: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大纲
研究本课题涉语文、及的主导课程研究本课题涉历史、政治、地理等及的相关课程
参加者分工情况收集相关考题(诗歌鉴赏试题)整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数据。
全体课题组成员完成论文
111
f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2011年12月2012年3月)
1、参加开题动员大会。
2、组织系统的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研讨会。
3、制定研究方案。
课
4、确定研究成员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研究2012年3月2013年6月)
题
1、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法,个别访谈法了解学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的原因。
2、文献回顾: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可借鉴之处,结合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困惑提出研究假设。
研
3、进行试验,采用教育实验法将研究假设应用于文言文教学。
4、教育测量:采用教育测量法,对比学生实验前后的成绩变化。
究
5整理出历年中高考古诗词赏析真题,研究古诗词赏析答题方法及技巧。
6上传中期报告。
活
第三阶段:形成结论(2012年6月2012年7月)
1、整理调查研究材料。
动
2、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对不足之处进行指正、改进。
3、以随笔、案例分析、教育叙事,公开课等形式记录课题研究中的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法。
计
4、以座谈的形式交流阶段研究成果。
5、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以论文形式完成结题报告。
划
外出访问专家及调研计划(时间、次数、人数等)
时间:2012年3月、4月、5月
次数:2次
人数:5人
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参加人员的研究水平、资料准备和科研手段等)图书资料:《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实验室(设备等):交通工具等:公交车、出租车等
其他(如计算机使用)等:互联网、电脑等经费预算:一、经费总需求(元)500二、经费分项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