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偏重于消解不快,平衡心理。首当其冲的是《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不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f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此诗饮酒问月,与苏轼的《水歌调头》风格相似。在广袤的时空中思考宇宙人生:何时有月亮?想象嫦娥与谁为邻?从而发出了宇宙之恒、人之渺小:今人古人皆流水!获得了精神上的升华与自由。对自身一定的解脱。故“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又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写自己因李之事长流夜郎。“借巴陵无限酒”醉倒在洞庭湖的秋天,淋漓尽致表露出内心的悲愤苦闷,报国无门,就抚平了作者苦痛与创伤。再如,《陪簇叔刑部侍郎晔及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庭洞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诗人在淡远宁静的洞庭湖畔产生超凡脱俗、忘却世俗的幻想,奇思异想如何才能乘流直上九天?内心充满了巨大的矛盾和痛苦,无处可诉,只有洞庭充满人情味,月光美酒似痛饮。在糊涂中追求逍遥洒脱。还有,李白在《行路难》中,对历史的观照中重新发现现实,从而发出了“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之感慨。及《答王十二独酌有杯》、《江上吟》等,均以饮酒求解脱。
四、郁闷酒
现实与理想总是有距离的,当诗人的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忧国忧民,苦闷不堪,但饮酒赋诗透露出对理想与追求仍是坚定不移的,独立不迁。如《月下独酌(其一)》:
花前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独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东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月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前面说过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的不得志,更有孤独与悲伤,只能在花前月下独酌超脱,自醉于人生的醒醒醉醉。又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开始就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逝者如斯,人生多悲,这是永恒的悲剧意识。李白笔下却毫无遮蔽,脱口而出,突兀、自然、直率、深沉,“长风万里送秋
f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正值秋雁南归,登高畅饮以感怀青春不驻、岁月无情的大悲与理想无觅、壮志难酬的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