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量达到一定比例,它将直接威胁到OPEC的垄断地位。对于发展生物能源,OPEC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如果继续维持现有的立场,不通过增加产量平抑油价上涨,这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生物能源的加速发展;如果大规模增加产量,这将会加快资源枯竭的到来,提高生物能源在未来能源供求中的影响力。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全球石油产量将会在2010-2015年间达到峰值。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决定了他们只能接受OPEC的垄断地位。不过,总体上国际能源署与OPEC之间还是能够和平相处的。“911”事件打破了供求双方合作的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石油供求的担忧促使其开发新的替代能源,以重新恢复对全球能源供求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非能源生产国的地位也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上。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油价使其经济发展越来越难以承受;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发展生物能源的基本条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被动接受发达国家与OPEC之间的博弈结果。一旦生物能源达到了影响全球能源供求的水平,发达国家与OEPC之间究竟会如何博弈还是一个未知数。
三、生物能源发展与粮食供求
生物能源的最终来源是农业,因而世界粮食供求的格局与生物能源的发展存在直接的联系。近期世界粮食价格的暴涨很大程度上是生物能源发展的结果。粮价暴涨所引发的粮食出口贸易保护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动荡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007年全球粮食总产量在21亿吨,其中超过一亿吨占总产量的5%左右被用作生物能源生产。正是这部分额外的需求打破了全球粮食供求的均衡。
发达国家之所以敢于以打破全球粮食供求均衡为代价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这是和全球农产品的基本供求格局联系在一起的。多年来,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特征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对农业生产者给予补贴。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政策特征则表现为以损害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压低农产品的价格。其结果,世界农产品的出口者主要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以及南美和东南亚的部分发展中国家。这就是多边贸易谈判中的“凯恩斯集团”。
表现在多边贸易谈判中,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一直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农产品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则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或消除农业补贴。当然,即使在美欧之间对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立场也存在很大差异。这跟欧盟对农业的过高补贴有关。在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这种格局中,用于农产品供大于求,以美欧为首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