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分成:(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2)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第三节社会行为
1、营群体生活动物:蚂蚁、蜜蜂、猴、狒狒、象、鹿等,它们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2、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气味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在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f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1)配制培养基;(2)高温灭菌;(3)接种(4)恒温培养。3、观察菌落:细菌菌落比较小,多数光滑粘稠或干燥粗糙,白或黄色;真菌菌落比细菌大,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色。4、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生存需要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第二节细菌
1、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观察发现了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实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2、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独立生活3、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像细菌这样的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有的外面还有鞭毛和荚膜。虽有细胞壁,却没有叶绿体(异养)。P73图4、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