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距离才倒地。”自卸车把行驶的摩托车撞成“S1X2cm2”的凹痕(见第3点),且加速冲前,除了质量,其速度必须比摩托车快很多才行。我当时开车时速30公里,刘景中称开车时速40公里(注:已属违章超速,市内公路限
时速40公里,出事点前10多米、后100多米都是交叉路口,都划有人行道,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四十四、四十七条,该路段行车时速应当小于40公里。),自卸车就应当在刹车痕出现前撞到摩托车,摩托车则至少偏左冲前870cm距离后才倒地,据此能测定“摩托车冲前左偏度约为3度”。(注:如是刹车痕出现27米后才碰撞,摩托车则偏左冲前6米才倒地,据此能测定“摩
1
f托车冲前左偏度约为5度”;而自卸车时速应远大于40公里,更能证明其违章超速。)。再从第3点:“摩托车右侧着地,头南尾北,前后轮至路边距离差为10cm”(注:
摩托车前后轮距为120cm),据此能测定“着.地.的.摩.托.车.约.左.偏.5.度.”,与“自卸车刹车痕出现27米后才碰撞的现场”吻合。
所谓“变更车道”,即是“驾车从一车道向左或向右偏斜驶入另一车道的过程”:
变更车道时:(1)偏斜行驶的摩托车被后面直来车撞击,其撞击痕迹一定在“摩托车后载物架,与变更车道方向相对应的,左右两边或两后角处”;(2)本已偏斜行驶的二轮摩托车,被撞击后半部,其“偏斜角度会更加加大”,绝不可能留下仅左偏35度,冲前倒地的现场。(这两点,应是常识、公理和公认的“物理现象”)。
所谓“直行”,即是“驾车在一车道内向前正常行驶”:直行时:(1)直行的摩托车被后面直来车撞击,其撞击痕迹一定在“摩托车后载物架后边”(应是常识、公理);(2)直行的二轮摩托车被撞击其后载物架后边中点偏右处,就能导致摩托车出现左偏35度,冲前倒地的现象。(是“物理现象”,在台面用笔头直击笔盒后部中点偏右处就能大致证明)。很明显:无论是“摩托车上的撞击痕迹”还是“摩托车被撞击后出现的左偏度”都.是.摩.托.车.直.行.时.被.撞.的.证.据.;警方认定“韩培飞驾车变更车道不让相关车道内的车辆先行造成事故。”是捏造的。警方违反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单凭肇事司机一面之词,把“穿越路口斑马线留下2480cm长刹车痕的自卸车”认定为“正常行驶”,对“摩托车后载物架‘何’处有撞击痕迹”不敢写明,对“我驾车‘向何方向’变更车道”也不能认定(注:这几点从《认定书》即能证明),就作好《认定书》,硬要我负一半责任,为.肇.事.方.减.半.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