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是(C)。A、教育自身B.教育评价C.教育实践D.培养的人才质量
22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A)。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221.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D)。A.能动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222.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C)。A.发展B.成长C.成熟D.生长223.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D)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A.生物性和社会性B.生物性和阶级性C.历史性和阶级性D.受教性和可教性224.教育上的“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规律。
f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225.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C)。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初期22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D)。A.身体发育不良B.智力发育不良C.认识水平较差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227.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A.凯洛夫的《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228.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C)。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29.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D)。A.主体活动的选择性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D.主体活动的创造性230.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A)。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231.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DA.宏观的B.间接的C.一般的D.特殊的232.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为了适应(C)。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233.在小学生的各生理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D)。A.身高体重B.骨骼肌肉系统C.循环和呼吸系统D.神经系统234.少年儿童中,一般情况下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者各约占(A)。A.3B.10C.15D.20)环境。
235.人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称(B)。A.身体发展B.人的素质236.人的发展指的是(D)。A.思想发展B.身体发展C.智力发展D.身心发展C.心理发展D.奠基工程
f237.儿童身心的发展总是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这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