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的人文性质到建设“人文社区”
对宁波江东区实施“人文社区”建设的理论考察赵江滨(宁波大学副教授,博士)摘要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中共宁波市江东区委率先提出建设“人文社区”的设想,试图通过“深入实施人文社区工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认为,建设“人文社区”的思路和理念不但内蕴于社区理论的一般内容,而且符合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同时吻合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文社区”的倡导和实践,既具鲜明的理论特色,又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社区人文人文社区作者赵江滨,宁波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浙江宁波315211)一“社区”是一个从西方舶来的社会学概念,可是在最近二十年中,大规模的城市社区建设却成为中国社会基层组织重建的重大工程。随着这一社会工程的不断深入,“社区”也从陌生到熟悉,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融入中国的社会生活,成为中国社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醒目标志之一。虽然普通人很难说清“社区”复杂的理论内涵,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从身边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真切感受“社区”与他们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无论如何,“社区”囊括了他们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和其喜怒哀乐。也可以说,“社区”的“兴起”,正日益深刻地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从社区最基本的征候上看,“社区”揭示的是人的社会性存在的基本特点,在这个意义上它可以上溯至人类历史的久远岁月,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麦坚齐所说:“人类社区发端于人类本性的一些特性和人类自身的基本需要。人类是群生群居的动物:他无法单独地生存,相对看来,人是弱小的,他不仅需要一定环境保护,供他居住,还需要同类伙伴的协同合作。”
1然而,要说到人类对“社区”的自觉,至今不过一百多年。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
斯在《社区与社团》(Gemei
schaftu
dGesellschaft)一书中首次运用这一概念,将它作为考察人类群体社会生活状态的一种社会学单位。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术语却成了二十世纪社会学最受关注的领域,其重要性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内斯比特(RobertANesbit)指出的那样:“社区是最基本的、最广泛的社会学概念。毫无疑问,社区的重新发现标志着19
2世纪社会思想最引人注目的发展。”○
至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在中国是不存在的。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于是导致了社会整体组织结构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