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界
1、工业革命(2)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资本、资源、海外市场)
的
发生背景(3)圈地运动(国内市场、劳动力)
资
(4)手工工场发展和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奖励
本
①开始:18世纪60年代
主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英国工业革命②纺织→动力→交通运输
义
(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进程
③重大成就
市
(2)工业革命的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场
(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蒸汽时代
(2)改变了经济结构
3、工业革命(3)改变了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
的影响(4)改变了社会关系
(5)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6)推动列强的对外扩张,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1)政治前提:
1、背景(2)经济基础:市场、资本等
(3)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如电磁感应现象)。
(1)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
2、概况(2)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3)主要成就:
3、特点: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电力时代”
(2)经济结构变化:
,
4、影响(3)促进社会关系变化
(4)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5)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态度决定一切,知识改变命运!
f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提示】
本专题主要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变化。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推动了
各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
通过分析典型解释一般,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本专题学习中,可从美国这个典型国家入手,
弄清其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分析其经济政策的变化,进而掌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性和特点。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①暴发原因②危机特点
①危机暴发前,“加速”
1、背景(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②危机暴发后,“加剧”
③教训
(3)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危机
①1933年3月1935年初,应急措施,结束混乱
(1)阶段
②1935年1939年,具有改革意义的政策调整。
一、罗斯福新政
①整顿银行业:原因、目的、作用
②恢复工农业生产:目的、措施、作用
2、概况(2)内容③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目的、作用
④保护劳工权利:作用
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作用
(3)特点:政府全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