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数量方法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一门管理类、经济类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涉及到概率论与统计学、运筹学、时间序列分析、国民经济中常用的指数分析、预测与决策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扩大数学知识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为培养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服务。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打下基本的定量分析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对有关前沿问题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兴趣。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管理数量方法是管理类、经济类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学习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许多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
第一章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管理统计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数据收集的方式方法和数据整理的程序,正确掌握分配数列统计表的编制、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统计资料的数字特征描述的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数据资料的整理与描述(重点)识记:组中值、全距、组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理解: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组距、组限、闭口组、开口组应用:数据资料分组、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统计表的编制、统计图的绘制。(二)集中趋势(重点)识记:集中趋势,平均数的概念及性质,分位数。理解:算术平均数(均值)、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均值、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各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三)离中趋势(重点)识记:离中趋势,变异指标的概念及性质,四分位差,异众比率,偏度与峰度。理解:全距,平均差,标准差与方差,变异系数。应用:各种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四)数据的收集与调查误差(次重点)识记:数据资料搜集的途径,统计调查的几种方式,调查误差的产生的原因(五)统计指标(一般)识记: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理解: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分类,统计指标体系第二章概率论简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概率是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学生应清楚地理解频率稳定性以及用频率估计概率的道理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掌握几个重要概率模型的计算,掌握两点分布、二项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