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可能只是暂时的对某些事情感到好奇或者觉得有意思,于是认为自己对这方面有兴趣。还有同学确实对某个专业感兴趣,但是不能持久,只是三分钟的热度。还有同学感觉自己没啥兴趣,不知道考啥专业。其实,这都源于对自己性格、兴趣等没有深刻了解,同时对新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工作等更缺乏了解。建议这些同学通过各种渠道向了解的人打听,或者找一些这方面的兼职工作体验一下。等有详细了解之后再做决策。第三,跨专业要慎重一般情况下,从理跨文易,从文考理难,理工科之间跨专业较易,文科专业之间跨考也比较容易。难度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于跨专业要有这样的思路:将来所从事的专业既要能利用本科专业的优势又能发挥研究生专业的优势。例如,本科学数学,考研可以跨考计算机,将来可以从事互联网行业最火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工作。因为,数学计算机,能发挥出11>2的效果。做到这一点,需要同学们对相关行业深入了解。
第1页共2页
f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另外,经常有同学咨询笔者哪些专业不考数学。其实,考数学的专业一般限于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和教育学部分专业。但是,不能因为害怕数学而选择一些自己并不喜欢就业更不好的专业,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还有一点,很多医学高校部分专业不允许跨专业报考。具体情况需要同学们仔细查看最新一年的招生大纲。第四,适合个人能力和潜力总体而言,考研并不难,差不多有30的录取率。然而,很多热门专业和名校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名校热门专业的保送生比例基本都超过50,甚至更高,还有全部保送的,留给统考生的名额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率很低,个别达到几十比一。其实际录取分数线比国家线高出很多。因此,选择这些院校专业的同学首先要搞清楚备选院校和专业招生录取方面的关键数据。具体可以参考笔者另一篇文章《考研报考:用数据做决策》和《米鹏揭秘2015考研报考“六大潜规则”》系列文章。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做出选择,既不要过于自信也不要太保守。每个人都有潜力,但是也有极限。总的原则是跳起来够得着。第五,综合考虑地域因素地域情况对一所院校和个人的发展有时候比专业更重要。例如,在北上广读书的学生,天然的比在内地学生拥有更多更好的机遇和资源。另外,每年考研报考热门地区除了北京、上海,还有南京、武汉等地。这些地区很多高校报考人数每年都过万,特别是热门专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