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成套设备,为大规模发电提供了样板。近十多年来欧盟开展了将木料气化合成甲醇的研究工作。在1986年前建成的4个示范工厂规模为48~12td,气化炉均为流化床气化炉,用氧气或水蒸气作气化剂产出中热值可燃气滤出杂质和焦油后再脱除CO2,N2,CH4以及其它碳氢化合物,然后在一定压力下,使CO和H2O反应生成H2,将CO和H2按1:2的比例混合导入合成反应器加入催化剂,合成甲醇。德国已广泛使用含1~3甲醇的混合汽油,内燃机结构无须做大的改动,其输出功率近似于燃用纯汽油的内燃机的输出功率。生物质气化合成甲
f醇的技术目前已达到了投产的水平,但其产品的经济性尚不能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相竞争。在芬兰凯米诺奥埃地区有个奥留化肥厂,它原以重油为原料生产化肥。1988年春天,此厂被改造成世界上第一个以泥炭为原料,采用气化合成氨的方法来生产化肥的厂家。其工艺是将含水量为40左右的泥炭粉碎后,再干燥至含水量为15左右,喂入加压流化床气化炉中。气化剂采用氧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反应温度为750~950℃,泥炭喂入量为23th,气化每吨泥炭需290m3氧气和160kg水蒸气。气化得到的气体组分为CO35,H232,CH46~8,CO222。每吨泥炭产出的气体经净化后可得到925m3的CO与H2的混合气,再此气体与N2合成氨,进而生产出农用化肥。该厂还用泥炭与木屑的混合物作原料进行过试验,也获得了成功。从80年代初,我国也开展了农林废弃物的生物质气化研究。经过20多年努力,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研制生物质气化技术和装置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生物质气化技术日趋完善;我国自行研制的集中供气和户用气化炉产品已进入实用化试验及示范阶段,形成了多个系列的炉型,可满足多种物料的气化要求,在生产、生活用能、发电、干燥、供暖等领域得到利用。其主要成果如下: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制出了ND系列和HQ系列生物质气化炉,其中ND600型气化炉已进行较长时间的生产运行,用于木材烘干,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3倍,缩短木材烘干周期一半以上,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江苏省研究开发以稻草、麦草为原料,应用锥形流化床气化系统,产生接近中热值的煤气,供乡镇居民使用的集中供气系统,气体热值约8000KJNm3,气化热效率达70以上;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利用研制成功的LZ系列生物质干馏热解气化装置建成了可为1000户农民提供生活用燃气的生物质热解加工厂;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研制的XFL系列下吸式秸秆气化炉在农村集中供气应用中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