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倒立着的像变成了正立像,看起来舒适多了;增加一块呈45。角的平面镜,使画面更清晰逼真……
然而,这时候的“摄影暗箱”虽具有照相机的某些特性,但仍不能称为照相机,因为它不能将图像记录下来。
18世纪初中期,人们发现了感光材料,特别是达孟尔发现的感光材料碘化银,仿佛给照相机的问世注入极有效的催产剂。于是,在“摄影暗箱”上装上达孟尔的银版感光片,就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真正的照相机。
f照相机的问世轰动了世界。许多高官达贵要求拍摄自己的肖像照,尽管那时候要照一张相就像受一场刑罚一样。
初期的照相机体积庞大,十分笨重,携带十分不便。且照相时要选择好天气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电灯,必须在晴天的中午,让照相的人在镜头前端端正正地坐半小时左右。为了让自己的姿容永留人间,养尊处优的老爷、小姐们只好耐着性子忍受这一苦楚。
新事物的产生,对世界必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照相机诞生伊始,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巴黎一批靠画肖像画为生的画家,联名上书法国政府,要求取缔照相术。他们的理由十分简单:怕摄影师抢走他们的饭碗。
然而,新生事物的成长是任何力量都抵挡不住的。不久,随着感光技术的发展,曝光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照相机显得更为实用了。
1858年,英国的斯开夫发明了一种手枪式胶板照相机。由于其镜头的有效光圈较大,因此只要扣动扳机,就能拍摄。有趣的是,一次,维多利亚女王在宫廷内召开盛大宴会,邀请各国使节。斯开夫作为新闻记者也应邀出席了宴会。当斯开夫用他的照相机对准女王拍照时,被蜂涌而上的警卫人员扑倒,一时会场秩序大乱。事后,警卫人员才弄懂,那“凶器”原来是照相机。
之后,随着感光材料及摄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照相机也不断地得到完善。
1946年,兰德和宝利金发明了新型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可以“一次成像”。具体地说,拍摄以后,只需要短短的几十秒钟时间,一张照片就会从照相机内慢慢地“吐”出来。
科学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在未来,将会有更令人称奇的照相机问世。
6、伽利略与自由落体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在十六世纪仍然如日中天,人人都奉为经典,没有人提出任何的怀疑。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落体」的学说是: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也就是说,一个十磅重的物体,下坠的速度会比一磅重的物体快十倍。这个学说在大小的外表上看来,似乎非常的合理,而且人人也都相信学说的真确性,教授们严肃的把这个学说教给他们的学生,学生们也都敬谨的接受这个学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