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影响,能源供需矛盾有所缓和,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难得机遇。二是发达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普遍推行“能源新政”,实施能源产业变革,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正在形成。三是新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为新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内方面,一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能源消费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对开发利用清洁优质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国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并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至45”,给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契机。三是我省具有较丰富的资源,综合配套条件较为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基础,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不利因素:我省是能源消耗大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可持续承载能力的矛盾非常突出,在资源环境硬性约束、新能源技术进步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任务非常艰巨。目前,新能源产业行业标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扶持政策不系统,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风电消纳能力不足,光伏发电价格机制尚未形成,核电建设制约性条件较多。从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看,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f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按照规模化、聚集化、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进程,增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能源发展和用能方式转变,优化能源结构,培育战略支撑产业,保障能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以扩大总量为首要任务,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加快具有资源优势和大规模产业化条件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兴战略支撑产业为目标,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构筑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调整结构与转变方式相结合。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做强存量、做优增量,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社会用能方式转变。坚持自主创新与战略合作相结合。发挥比较优势,增加科研投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