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产业链剖析:2016光伏市场红利何在?
中国已连续两年新增装机排名第一,在累计装机量上今年超越德国,成为新的光伏霸主。放眼未来,我国仍将是全球最主要的增量市场,2020年末装机100GW的原目标将大概率突破。我们预计“十三五”规划目标将大幅上调,未来五年我国光伏装机增长存4倍以上空间,高增长确定性极高。在如此形势之下,让我们深度剖析当下光伏产业链,发掘在新时期光伏产业将面临何种问题?将如何划定发展方向?一、我国光伏上游产业链分析11、多晶硅产业链最上游是太阳能晶硅制造,这个环节技术门槛高,具有一定垄断性。我国多晶硅产业基本上是2005年以来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推动下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路经过产能过剩、淘汰兼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111、产业现状在多晶硅产量方面,2014年我国呈现井喷的状态,生产量136万吨创历史天量,同比增长571,已占全球总产量的43。2014年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达到18家以上,产能利用率较去年大幅度提升,达到846。
由于国内装机需求的旺盛,多晶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存在,2015年上半年进口6万吨,同比仍大幅增加。在进口地方面,韩国、德国和美国占据了85的份额。其中韩国以35居首,主要原因为我国对韩国主要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率较低。
在价格方面,进口多晶硅价格滑落至1666美元Kg的水平,现货价格比国内低515元Kg左右,低价对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冲击显而易见。因此国内厂商不得不降价以与进口多晶硅竞争固定的市场份额。如今120元Kg左右的出厂价使得多数企业挣扎在盈亏平衡点附近,且已直逼国内一线企业的生产成本,形式不容乐观。图表25:多晶硅价格走势
f112、竞争格局多晶硅生产的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在美、德、日、韩的七家传统外国企业手中,包括REC、Hemlock、Wacker、MEMC等,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国内的一线企业依靠国内装机需求巨量的天然优势,以及及时跟进的技术创新,同样有几家跻身前列,包括江苏中能(保利协鑫控股),特变电工,大全新能源,亚洲硅业。从2013年的产量看,美国Hemlock、挪威REC、德国Wacker、韩国OCI、江苏中能五大巨头加起来总占比超过83。在国内,目前生产多晶硅的企业约有18家,行业集中度较高,前十家产量占比达到91,前五家占比达到77。其中,江苏中能为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及产能优势,产量接近中国总产量的50。表格12: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量排名表格13:2014年国内多晶硅产量排名
113、发展趋势目前,全球多晶硅生产的工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