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在扩张的行业,但是一些早教企业在急速扩张后漏洞百出,并非每个玩家都能修成正果。早教在国内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业内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仍然一片混乱,行业规范、监管和规划发展尚未建立起来。早教企业仍在摸索运营中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不受教育部门监管尽管早教行业正处于蒸蒸日上之时,但细心人会发现那些正从事早教的公司的名字无一有“早教”的名号,比如东方爱婴、新爱婴、天才宝贝、金宝贝、红黄蓝等大众熟知的早教品牌,均未冠有早教的头衔,而是以教育咨询、咨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的名称出现。记者了解到,目前早教尚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这块只负责幼儿园
f的准入和管理。国家教育部门不负责早教机构的审批和登记,也没有监管责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袁爱玲表示,目前早教企业以商业机构的名义在工商局注
册登记,因此市场上究竟有多少早教机构也难以统计。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正式身份”带来的直接问题是:一边行业长期发展规划缺位,
另一边监管空白。幼儿园和学前班(3~6岁)的管理是有详细法规的,办园条件、卫生保健、教育教学、师资力量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早教却没有这些规定,由于准入门槛过低,一个败类就会拖累整个行业。
“开办早教的经营者有些是教育专业人士,有些则是为了赚钱的商人,因此这个行业目前良莠不齐,早教的质量没有人监督,只能靠早教机构的自觉自律。家长即使发现孩子上过早教后效果不好,也无法向工商部门举报,不能向教育机构投诉。”袁爱玲说。
早教质量难以监控由于早教不姓“教”,因此其生死存废只能由市场决定。“在竞争激烈的地方,只有做得好的,有口碑的早教机构才能长期发展。但有些地方早教机构较少,而市场需求大,即使其质量一般也有生源。这一切都得靠市场的调节来起作用,”袁爱玲说,“早教机构中已经有风险投资进来了。总体上,这个行业还处在幼儿期,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会自发地优胜劣汰。”此外,由于早教不受物价局教育收费的监管,因此早教机构的定价完全是参照行业标准自行定价。早教机构根据自己的盈利空间,把所有的成本计入课程价格,然后推向市场。家长购买课程后所收取的发票也是商业营运发票。但高消费未必带来高质量。没有监管的行业,只能靠各家经营者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爱心。“现在,业内还没有建立针对早教质量的评价体系,家长看早教也是朦朦胧胧,到底好不好心里也没准。”袁爱玲说。人才资源成瓶颈教育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