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江阴市南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一、概况江阴地区历史悠久,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自汉迄元,为乡、为县、为郡、为国、为州、为军、为路、置废分合不常。沿用名称有暨阳、江阴、暨州、连洋州。自西晋起已有1706年的建县历史,1987年撤县建市,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江阴地区古时设三门四水关,由于港口、码头的发展,南门、北门沿大街形成城外建成区。建国后,南门地区沿新河进行建设。到了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南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南门地区属于江阴市中心城区组成部分,用地范围东起花山路,西至锡澄运河,北起环城南路,南至澄南大道,面积约282平方公里。南门地区居民由3个社区(南门社区、南园社区、环西社区)和3个村(澄南村、梅园村、工农村)组成。现有常住人口15487人,其中南门社区5848人,南园社区2419人,环西社区3543人,澄南村880人,梅园村1500人,工农村1217人。现状除工农村有部分农业人口外,其他都成为城市人口。由于历史原因,南门区内工业用地达到40以上,而且工业门类多达十几种,以机电、冶金、电子、纺织、化学、轻工和建材为主。大小工业企业70多家,产值达285亿左右,主要沿河(锡澄河、应天河)分布。目前部分工厂已倒闭,有的正在搬迁中。二、现状分析1、现状土地利用南门地区属于江阴市中心城区,面积约28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为22211ha,占789,水面占211。在整个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为7851ha占建设用地的3535工业用地为9015ha,占建设用地的4059;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总计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594其它用地比例很少。总体来说,整个南门地区用地布局较为混乱,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混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质量较差。
f2、居住现状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环城南路以南,东转河、运粮河一带,呈现由中心向南拓展趋势,布局也体现了居住形成过程中沿河亲水性的特点。南门地区居住是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布局比较分散,与工业用地交叉布置,彼此干扰严重。由于区内道路不通畅,可达性较差,而且工业区的货运车辆影响居住的安宁。区内只有少量私人商店,缺少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大部分住宅质量较低,绿化用地很少,环境脏乱。虽然建筑密集,由于大多住宅层数不高,用地很不经济,居住用地平均容积率只有08。从统计抽查的数据来看,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45,面积标准虽高,但住宅质量差,设备陈旧。住宅建筑有三种形式:公寓式、自建房、民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