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写作模拟题:复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226
【背景】
2013年4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认定其寝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被警方刑拘。
校园投毒案确实是中国高校时隐时现的一道暗伤:1995年5月、1997年5月,清华、北大先后发生了两起学生铊盐中毒案件。除涉嫌人为作案外,铊盐未按剧毒品管理是重要原因。其中,清华女生朱令,终身致残,而此案至今未破。我们还会想起2004年的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以及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清华投毒案的毒品来源不明,北京大学投毒案的毒品来源于学校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投毒案的毒品来自网上。
除了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之外,一些天之骄子为了一些琐事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此类案件频发,到底原因何在,值得反思。今年1月,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专业学生针对大学生寝室关系,在华中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43的大学生对寝室关系表示满意。记者调查发现,容易引发寝室矛盾的原因主要是性格、生活习惯以及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当问题出现时,多数学生会选择跟室友“冷战”。
【标准表述】
【影响】
在4月19日之前的时间里,尽管上海警方称复旦投毒案件仍在调查之中,作案动机并未对外披露。热帖网友们仍然纷纷发挥想象,扮演着现实版的“福尔摩斯”,通过只言
f片语“饶有趣味”地寻找着林某投毒的作案动机,“嫉妒说”,“误杀说”,“情杀说”相继出现。
报网互动,读者第一时间介入新闻
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疑遭室友投毒的事件,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针对这一热议的话题,“文汇报”微博及时组织“微互动”,并展开网络投票调查。“微互动”仅仅1小时,就有1000名网友参加投票,转发超过600人次,评论近100条。截至记者昨天发稿时,投票、评论和转发数量不断创出新高。
网友留言,反思教育成共识
复旦大学遭投毒的研究生黄洋已于16日下午去世,最新消息称,黄洋的父母明确同意警方进行尸检,希望配合警方调查,还儿子一个公道。在吊唁黄洋的同时,很多网友通过“文汇报”微博表达自己对这一新闻事件的看法。
网友“江迪”说,“进入高校前是中学的排名靠前者,进入高校后很容易泯然众人。高校教育不及时跟进协助调整心理,很多问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