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会暴露激化。”
网友“无知无痴”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先要构建一个有良知的社会。大学从来就不是象牙塔,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教育出美好的人,可如果社会环境不配合,教育将是多么复杂和艰难的事
新华社在其官方微博“新华视点”发表微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任何理由在生命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再大,人也应有底线。有外在知识无内在约束,教育应反思。”
很多网友在评论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反思”两字。“作为我们民族基础的教育体系简单地以成绩为度量,得到的自然是畸形的结果:一代代孩子们精神、道德的缺失,以至整个社会道德体系面临崩溃。学分至上使得社会忽略了孩子心理的成长,忽视了由于大人的过失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原罪。希望黄洋的生命不要白白逝去”
f【相关评论】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生评论说,“对于此次案件,请不要过分夸大和炒作。对于出现在大学里的这类不幸案件,一方面我们要反思,但作为旁观者,大家也要多一份悲悯,让逝者安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也在回顾此事件发展以来的媒体报道轨迹之后指出:“媒体应当恪守中立客观的准则,拒绝过度的推测、引申,我愿与同行共勉。”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姚建龙评论说:“从披露的案情看,投毒的水桶至少是寝室同学的公共饮水源,受害对象明显具有不确定性。从这一点至少可以看出,他对他人的生命是何等的漠视,折射出生命教育在年轻学生群体中的严重缺位。”
中国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表示,一些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是连日来高校死伤事件频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背后是长期以来相关教育的缺失。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社会,都应该尽快亡羊补牢。此外,郑晓边建议,设置相应的服务机构,对大学生提供危机干预,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方面的帮助。
对于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评论道:“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华南师范大学的张敏强教授认为,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各方面都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里出现的问题,很多可以从社会上找到根源,不能出了问题就埋怨教育。“的确,我们现在的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多是空洞的口号,老师教一万遍,也抵不过社会负面行为的影响。现在社会氛围普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