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杨苡《呼啸山庄》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程丽萍来源:《科技视界》2017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以法国女性主义批评代表人物西苏的双性同体理论为参照,用比较的方法解读杨苡的《呼啸山庄》译本,认为译本一方面采用了女性视角,另一方面使用了更具权威地位的男性话语秩序即父权社会下的标准话语。这种双性同体的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男女地位状况,并进而说明译者的性别对于文本操纵的影响。
【关键词】双性同体;《呼啸山庄》;杨苡
1女性主义思潮
西方女性主义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希腊女诗人Sappho写下的有关少女之爱的诗篇,而女性主义的诞生却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并逐渐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研究。女性研究主要分为英美女性主义批评和法国女性主义批评两大类。英美派的性别理论试图把文本中性别构建的方法和对性别的表述、如何对读者施行权力的分析上升到理论的研究。法国的女性主义分析则更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认为女人在父权制中是缺席和缄默的,所有的父权制包括语言、资本主义、一神论只表达了一个性别,并对父权制二元对立进行批判。作为法国女性主义分析的代表之一,埃莱娜西苏根据拉康、弗洛伊德等心理分析学者将语言、心理、性别特征相联系的理论进一步研究,认为女性写作有其独特的、区别于男权文化的语言,具有反理性、颠覆性和破坏性等特征。然而这种女性语言并不完全排斥男性话语,相反,它一直在男性话语内部活动。为此,西苏在《美杜沙的笑声》中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概念。双性同体是对男女二元对立的解构,它不同于简单的雌雄双性的结合,而是用于取代社会及语言对男性和女性的划分,旨在表现语言及社会上性别的多样性。西苏认为,人类自出生以来便是一种双性同体,而后天的教育、恋母恋父情结的驱使,男孩和女孩便向着不同的性别发展。文化上看来,女性由于易于屈从于不同的价值观念,比男性更可能具有这种双性同体的特质。为了给在传统象征秩序中被抹煞的女性打开一片天空,抒发自我、发展自我,西苏对女性在意识和写作上的双性是强调与赞颂。从某种意义上说,妇女是双性的,女性是具有天生包容性又不排斥差异的双性同体;而男人则泰然自若的保持着荣耀的男性崇拜的单性的观点。女性能包容男女于一体来解构男女二元对立,模糊男女界限,这种双性同体的女性用语言打乱男性话语的秩序。如果我们以西苏这种双性同体的理论为依据,来研究作为另一种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