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校教育始于A.奴隶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末期C.原始社会末期D.封建社会中期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4.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5.“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A.专业意识B.专业态度C.专业技能D.专业品质6.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A.斯密斯B.泰勒C.科尔伯格D.皮亚杰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8.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A.教案B.课时计划C.教学方法D.课题计划9.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f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1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学记》B.《中庸》C.《孟子》D.《大学》1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14.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A.美国的舒尔茨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C.中国的于光远D.美国的凯恩斯15.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1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7.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18.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f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1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