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初二学科:语文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课题:杜甫诗三首
⑴了解有关古体
诗、近体诗的一些
常识。
⑵了解作者的生
平、思想及诗歌的
创作背景。
⑶了解三首诗的
思想内容及艺术特
色,准确流畅地背
诵这三首诗。
⑷初步了解杜甫
的诗歌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
作的时代背景,理
解每首诗的思想感
情。
2、初步鉴赏品味
使用时间_月_日
杜甫诗三首
星期__第__节课学科主任签名:主备人:
f诗歌的美点。
教
学
步
骤四、师生共同研讨《春望》
3、把握诗的景与一
、
导
语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
情、事与情,感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州。七月,肃宗即位
品味诗歌的意境。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天,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
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
二
、
杜
甫
简
介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
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
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三、师生共同研讨《望岳》⑴朗诵《春望》,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律诗的诵读要领。
1、教师提问: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⑴提问: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
而望,而且角度有别,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幅画面?
2、提问: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⑵提问: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学生想像颈联、尾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