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初探
作者:马丙英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8年第04期
【摘要】中国文学意蕴丰厚,诗歌文学更是源远流长。诗歌语言精练典雅,感情深沉含蓄,意境深邃幽远,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熏陶。从构建学生的审美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结构,理解意象、揣摩意境等角度阐释了古典诗歌鉴赏的方法。【关键词】审美认知审美情感意象诗歌语言里蕴含着黄河的奔放和不羁,长江的浩瀚和潇洒;蕴含着江南的婉约,塞北的粗犷。诗歌是一眼永不枯竭的甘泉。阅读和鉴赏古典诗歌,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一、关注词语句式,构建审美认知结构审美认知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审美认知构建的过程离不开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在整个语言家族中,诗歌语言的地位堪称皇后,它极其简约,无比缩浓;却又包蕴万千,晶莹剔透。1关注动词及词性活用的词语。“练字”是古人作诗的一大要点,字练得好,不但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领会其言外之意,而且能收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张先《天仙子》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动词。“弄”字赋予了花影以人的情态,化静为动,描绘了一幅月亮冲出云层,微风拂动花草,花影摇曳生姿的画面,营造了一幅月下风中,影随花动的朦胧灵动的优美意境。2关注倒装的句式。倒装是一种修辞手法,能起到增强语势,协调音节的作用。它包括语序的颠倒,句子的颠倒和叙事的颠倒三种情况。如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适应诗歌的平仄要求,并与上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形成对仗。李白的“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则属于句子的倒装。其正常语序是:“秦娥梦断秦楼月,箫声咽。”倒装后既与下句形成对仗,又与后句“秦楼月,年年柳色”构成顶真,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有音乐的美感。第三种是叙述上的颠倒,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就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去年今日,人面桃花,今年此时,物是人非,同一地点不同时空的见闻更能引发诗人无比的伤感与惆怅。同时倒叙的手法,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将一个普通的见闻描写的极富情趣。二、细心捕捉留白,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指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内心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体验。审美情感的构建,离不开一个“想”字。读诗的时候,我们会非常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复原诗歌的场景,取得更深层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