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正确运用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指导设计,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全面了解环境景观设计的“过去、现在、未来”,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景观设计的规律与技巧。1、课程教学前应该首先简单介绍本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重点、关键知识点和课程作业要求;2、强调调研和收集资料应避免盲目,设计前应该明确设计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和综合设计成绩70。平时成绩百分制计算,主要分布:平时表现(作业是否按时完成)30,平时作业质量40,考勤30。综合设计成绩百分制计算,主要分布:作业量是否按要求全部完成40;设计创意30;设计表现能力及整体效果30。最终登记成绩按: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90分)、中等(70分80分)、及格(70分60分)、不及格(60分以下)登记。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大纲
景观设计概论(学时)第一章景观设计概论(3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目的:1了解环境景观设计的概念、范围、设计特点2了解并理解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以便在设计中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2针对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采用提问式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理解环境景观设计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特点实践作业: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和查阅有关环境景观设计发展趋势的其他相关资料,准备下一节课同学之间互动交流。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景观的概念一、景观;二、景观的种类;三、景观学;四、景观的价值;五、景观和美学;六、景观和像。第二节景观设计基础
f一、景观生态学;二、环境和行为心理基础知识;三、环境空间设计基础。第三节景观的计划把握一、景观的类型;二、景观雏形、样式的把握;视点和视点场;三、景观的变化。第四节景观的分析一、可视、不可视;二视知觉特征;三、视距离;四、仰角、俯视角;五、能看到的大小;六、能看到的形;七、色彩;八、肌理、视线入射角;九、形态;十、错视和透视感。
第二章环境景观设计方法(3学时)环境景观设计方法(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目的:1了解环境景观设计理论研究趋势2了解并理解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指标3掌握环境景观设计的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2针采用提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