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考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谈
高考试题中,文学鉴赏题材有利于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了解它的形式,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古诗词鉴赏题都是要求从A、B、C、D四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包括诗词的主题、修辞,个别词的含义、语言艺术的特点等方面。文学鉴赏题还是有一定的规律,下面就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作一探讨。
了解了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后,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将会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一)、联系作家的风格及作品的背景。所谓“文如其人”,每一个作家,他的作品都会体现出一种风格,好像宋词中,就有豪放派,婉约派之分,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诗歌单元中,介绍了大量的诗歌知识,本单元涉及的诗人有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轼、柳咏、辛弃疾、姜夔,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肯定会联系其它知识,讲解每个作家的特点,同学们从中也会知道婉约派以柳咏、李清照为代表,柳咏的词主要写离情别绪、缠绵绯恻,李清照的词含蓄清新,了解这些特点,将为你解题提供一个捷径,例如:(1995年高考题第11小题)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
昨夜雨巯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意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析这首词印证了前面所讲的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它要求从四项找出一项分析不当的一项。另外从语言、修辞、表现手法都有涉及。如果我们知道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有这样一种风格“明白如话,却又含蕴无穷”,A项、D项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A项的说法“表面上,实际上”指的是委婉的手法,D项说用直抒胸意的手法,两者存在矛盾,这正是我们解题的突破口,由此可知,A项和D项两者必选其一。联系整首词,作为婉约派的“正宗词人”,这首词语言浅显明白,但是却通过“绿肥”、“红瘦”把惜春怜花的感情抒发出来,而且感情显得非常含蓄。因此,由此知道D项应是要选的答案。
二、领略全诗内容,慎看“主旨”项。
诗歌鉴赏中的内容,对于考生来说,并非熟悉,因此,不必拘泥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