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艰苦的斗争,才能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这种求生本能最初表现在原始人的谋生和防卫需求中,这表明体育与生存需求从来就有极为密切的天然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社会化大产生成为现实,全球经济
f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相继出现了军事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等等,无论哪种体育都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都受到各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同时又为各时期社会发展服务。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愿望和主观意志为依据的”。高职体育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又起到积极的作用。3从中日近代竞技体育兴衰看中国高职体育的发展3.1我国的近代竞技体育我国建国初期为了发展生产、医治战争创伤吸引大众投身体育锻炼。为了尽快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摘去“东亚病夫”的帽子,振兴民族精神,提高国际地位,1956年确立了振兴竞技体育的方针。于由于受到“文革”十年动乱的影响,直到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竞技体育才得到空前的发展。仅19781989年间,获世界冠军362项,创造和超过世界纪录216次,分别占建国以来冠军总数的923,创造和超过世界纪录的549;(摘自《中国体育报》198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的五连冠、亚运会、奥运会的辉煌业绩等都极大的鼓舞了国民的士气,增强民族自信,显示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这是为了满足处于振兴中的整个民族的某种政治和社会心理,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在政治的直接干预下强盛的竞技体育。3.2日本近代竞技体育的兴衰二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时期,为了恢复民族自信心,向世界夸耀战后复兴的经济实力。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胜利为目标,以在政治的直接干预下,举国振兴竞技体育,在许多重大国际比赛中名列前茅,直至跻身于东京奥运会三强之列。当时日本竞技体育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威望,而且使战败的日本人恢复了民族自信,这对日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东京奥运会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步入了经济大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生产自动化不断提高,交通、信息日新月异。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口超过50,人们渐渐远离体力劳动,日常运动越来越少;另外,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造成肥胖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恶性肿瘤和心理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促使人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