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当前教育忽视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我们惊喜地发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教学方式也越来越民主,学校的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但我们也发现,学校德育实效性不足的现象并没有得到令人愉悦的改观,在学生身上还是比较明显地存在着,诸如:在生活中,不尊敬师长,对人感情淡漠,缺乏同情心,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不愿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做错了事不承认改正,不讲卫生吃零食现象严重,集体意识淡漠;在学习中,不能自觉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缺少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等。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的教育说得多,做得少,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只进行
f了认知教育,其弊病就是知行脱节,光说不练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起码不是完善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最终不能对孩子的行为发生影响,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由此,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该怎样的思想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来不断改变当前出现的不良现象?作为一所小学,我们到底要给学生成长带来怎样的发展?
2、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校发展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要。随着《小学德育纲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重新修订,再次提醒着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永恒而重要的研究课题。从小学这个角度来说,广大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德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小学生将来的发展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