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空气清新,提高病室湿度,使其维持在60左右,可改善血液循环,对减轻呼吸道症状有
明显效果。③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天2~
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
保证吸吮。④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咽部不
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2高热的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正确、合理的
降温措施,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3观
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粘膜及
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
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喝水,给予易
消化高营养饮食,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一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5健康
教育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可用食醋熏蒸法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
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外,尚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资料
7
f1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有脑膜炎表现者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无腮腺肿大的其他器官感染者亦能从唾液和尿中排出病毒。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3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流行性腮腺炎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避免进食酸性饮料。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2抗病毒治疗发病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1g天,儿童15mgkg静脉滴注。疗程5-7天。3对症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腮腺炎的护理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开始发病时出现头痛、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