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认识到不同的宇宙和宇宙的不同层次的过程中形成的。r
  r
二.三界思维论r
    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由老子这一论述,可以把宇宙分为“三界”,使它同三层四种状态相对应。r
  r
    道  上三界:宇宙、时间、空间 —— 天大r
       中三界:天、 地、 人  —— 地大r
    大  下三界:人、 事、 物  —— 人大r
  r
  “三界”总论为道大。r
  这“三界”的存在形式和状态,一层高于一层,是老子对万物(包括人类)从精神、思维、思想、品格、人格、性格上的一个划分,它同上图三层次四种状态存在形式是相对应而存在的。r
    人的完整的存在应该是从下三界上升到上三界再由上三界回到下三界,这样周而复始的变化而不断的求得新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把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意义和归向都说清楚了。现在我们就人的思维来论述“三界”。r
  r
    下三界:人、事、物r
    人:指包括人类在内的、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思维的生命体。r
    物:指构成世界的物体和物质。r
    事: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r
  r
    人用下三界这的思维看世界,这很好理解。这就是我们常人所熟知的普通存在,它是与一般哲学相对应的概念。下三界中的人,强调被看事物的客观存在,看物的人是被动的,看到的东西他承认,看不到的东西他不承认其存在。这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对下三界存在的物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包括认识方法、理论体系和哲学思想,从而形成一定的方法和理论,它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缺点是下三界人的感觉器官是有局限性的,它们有固有的捕捉区间,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超出这个区间,感官就不能感觉到它们,或者虽有所感觉而大脑却不能正确处理这些信息,得不出明确的结论。科学手段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下三界人的感觉缺陷,比如,人们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可以扩大自己的视觉范围,用电视、电话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等。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同样有自己的局限性。一方面,人们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视觉范围,就要不断增加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功能和精度。这在理论上讲,是无限的、可行的。但实际上,人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甚至是难以承受的。另一方面,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受控于一系列由有限的理论做指导而制造出来的一些带有误差的仪器,使得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这些仪器,依赖于屈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