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引导的效果要好于敲警钟式的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态度的影响。所以,要教育孩子有孝心,家长应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表率。这样可以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孩子也自然会对“孝敬长辈”这四个字有自己的理解,也会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孝敬长辈。3、多层面多角度体验,在体验中明理
教育是无形的。必须有相关活动、实在的具体活动的配合,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孝德教育活动要致力于从身边人、生活事人手,挖掘潜能,独辟蹊
f径,拓宽孝德教育途径。1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学校应和家长密切沟通,让家长在家庭生括中有意识地
培养学生的敬老意识、礼仪意识:让学生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了解每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感受亲情的温馨。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长辈、自立自强的品质。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2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学校应选准突破口,努力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校可以采用“我当家长”模拟活动的形式,还可通过网上收集孝敬典型材料、编孝敬主题小报、开孝敬主题班会、搞孝敬主题演讲等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情境。
3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学校可从实际出发,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育模式,注重以社区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谋求联动,着力挖潜,建立一系列社会化体验教育运行机制。通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孤寡老人服务等活动,给学生以生动的尊老和奉献的体验,使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了无形的渗透和正面的激励,把道德认识、情感、意识、行为结合起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甫雷什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问题》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个人在亿万同胞中连一个最亲的人都没有,他是不可能爱人民的;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没有对亲爱的人的忠诚,他是不可能忠于崇高的理想的。”这就启示我们,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抓住孝德教育这个关键,注重小学生良好思想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必定能为把中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打下坚定的思想基础
f孝德教育的认识浅谈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