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5年10月29日:查阅收集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2015年11月3日2015年11月10日:根据开题答辩老师给出的意见,对研究框架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2015年11月11日2016年1月31日: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翻阅报纸,查阅相关文献,构思论文;2016年2月1日2016年3月30日:论文初稿写作完成;2016年3月31日2016年4月30日:论文终稿写作完成;2015年5月上旬:论文答辩,提交论文修改终稿。选题的理论依据框架理论:框架理论最先是心理学家有关基模的说法以及社会学家对真实的解释。这一理论首先由贝特森提出,然后被高夫曼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高夫曼在《框架分析》中指出,“所谓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阐释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所有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框架能使我们确定、理解、归纳、指称事件和信息”。对于新闻报道而言,研究框架有助于揭示其中包含着的、加以强调的元素。新闻框架帮助记者按照现行主流基调来写报道,同时有助于读者对事实的理解。对媒体来讲,新闻框架通常设置一种首选的或主导的阅读,虽然读者也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学家凯特林曾应用框架理
f论解释大众传播媒介如何报道社会运动。他认为,新闻媒介在选取或忽视社会事件中的某些素材,并以此来表达对此事件的意见和看法。同样新闻记者会将某些素材置于新闻首段作为导语,并且将某些“重要”新闻置于头版用以呈现对社会事件的重视程度,此种方式被称为“强调”。另外,新闻工作者常常用倒金字塔写作方式将社会事件的发生顺序完全改变,并且重新建构社会事件的发展过程,称此为框架的剧本结构,也是一种重组的过程。总之,新闻媒介借用选择和重组两种框架化的机制,以此来改造新闻主角的地位或角色。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影响新闻框架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闻媒体组织的自主性,或是受政府控制的程度;第二,新闻组织的常规或流程,如新闻工作者传统上特别重视事件的戏剧效果而非本质,同时记者喜欢以政府组织为其采访路线,使得官方立场在政治争议中占有先天优势;第三,社会事件的信息提供者;第四新闻工作者的意识形态,也常影响框架的构成,如记者习以社会正义者自居以至影响其报道新闻的角度与方式;第四,社会事件受到原始组织影响的程度,也是新闻框架的成因。基于西方深厚的实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传统新闻框架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