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依法治教的意义和影响浅谈依法治教的意义和影响依法治教
教育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党和国家一贯重视教育法制建设,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必须加强教育立法工作”。3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部专门的教育法律,国务院制定了十多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立法工作得到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教育从无法可依,到基本的、重要的方面都做到了有法可依,基本形成了由教育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教育法规、规章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同时,依法行政积极转变了教育部门的行政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依法治教、依法行政水平大大提高。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进程不断加快,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确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力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持续、健康、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这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具有重大意义。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世纪新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发展靠创新,自主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