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做教育路上的积极“追梦人”
作者:管杰来源:《中国教师》2017年第22期
1989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十一学校任教19年,先后担任过团委书记、教育主任、副校长,参与了学校的办学体制改革、育人模式改革,亲历了学校创新改革的起步、发展到转型、卓越的过程。2008年,我从北京十一学校来到北京十二中,担任了学校3年的党总支书记。她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进行分配体制改革、人员聘任制改革,促进了教育改革。
2011年6月,组织上任命我为北京十八中校长。1990年到2009年,迁址后的北京十八中从完全中学变成了纯粹的高中,优质初中剥离,生源断层,办学进入一个历史的低谷。方庄地处丰台区东部,毗邻西城、东城,曾是亚洲最大的社区。随着社区日渐成熟,它聚集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是近百个外国领导人参观考察的现代化住宅示范区。开放的房地产市场为百姓“用脚投票”择校提供了空间。曾经在每年的升学季,方庄地区都要流失一批优质生源,他们会选择去海淀、西城、东城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读书,使我们的发展面临很大挑战。为振兴十八中,几任校长开始了接力赛。
一
北京十一学校和北京十二中的经历,使我刻骨铭心地认识到,对于继任者来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做大做强北京十八中是使命;对于改革者来说,困境就是冲锋令,唯有改革谋求新平衡才是出路;改革策略有别,改革路径多样,改革手段多种,不可简单复制,必须与学校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历史阶段相适应,自主创新实践,这就是首创精神。
从海淀到丰台,28年来我一直坚守在首都基础教育第一线,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我认为,基础教育应该生态性发展,区域教育的发展要建设一个丛林式教育生态系统,一个以多元化的特色教育满足教师、学生个性化需要的区域教育共同体。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文化复兴是国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文化复兴需要教育发展改革的支持,更需要教育人的文化自觉。教育治理要以文化的力量来实现,构建教育的文化实现机制。
当前,命运共同体成为时代潮流,全球共享服务促进着世界资源的协作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着我国在全球共同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新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等推动着区域共同体发展。我们要培养适应命运共同体时代潮流、符合命运共同体发展要求的人才,紧紧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在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