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笔者在此就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如何备课谈谈自己浅陋的看法: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往往把教师备课狭义的理解为写教案,即备课就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而这样的备课往往是以教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我们甚至把教师自己的阅读感受设置为教学目标,从而把它们强行灌输给学生,这同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是相冲突的。因而新课程下备课应有新的要求和标准,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遵循一个前提以前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而是把学生粗暴的理解为接受知识的一种容器,是学习的机器。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了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决非容器、机器。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步骤、教学问题都必须“以人为本”,体现备课内容的人文性。二、实践两个观念在我们的备课中,我们还要实践两个观念,即大语文观念和课堂互动观。我们语文教师经常在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这实质上就是张孝纯老师所提倡的大语文教学观。同时我们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特别是在现代这个信息十分发达的时代,学生在很多社会实践中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在备课中,我们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参考书,而应该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一点,多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鲜活的语文例子。在备课中,应该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语文,从而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是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新课程的出现改变了教师以前不顾学生反应只顾自己满堂灌的陋习。新课程的理念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应该把自己的生命和学生的心灵相融,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无论是在设计教学环节还是在教学问题的设置上,都应该有充分的师生互动的内容,如果教师在备课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