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仍然以传统的讲演练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教师以灌输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给予学生共同的知识,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十分被动,使原本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程变得枯燥无味,窒息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把学习建立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上,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强调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同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教学中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丰富多彩
f的电子作品创作竞赛,制作学生电子作品集,制定作品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使学生学会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本课题研究分三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2004年3月—2004年6月)(1)确定课题组人员。(2)查阅教学、教改及科研实验的资料,调查教学实际,了解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方案。(3)学习有关的现代教学方法,搜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