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
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土壤传播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
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
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
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
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B)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