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尝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李侠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年第09期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教法设计的实效性、学法指导的实效性、学以致用的实效性、知识落实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自学分析能力、运用生物学知识增进自身健康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19043001
生物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县教研室倡导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实效性、高效性”如何把新课标和课堂教学的“三效”有机结合,既达到以生为本,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近年来我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尝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联系生活实际获取生物学知识
从新教材知识编排来看,删去了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以较少的文字阐述融讨论、实验和技能性训练为一体,增加了很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活知识”,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的培养。于是我在备课时进行“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挖掘学生生活经历中可用的素材,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横向拓宽知识面”的尝试。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课前一天让学生晚上回家切等大的两个萝卜条,分别放在清水和浓盐水的两个茶杯中,第二天带到学校课堂上做比较,学生通过萝卜条变软的程度不一样分析得出结论:细胞吸水与失水取决于细胞液的浓度和周围水溶液浓度的大小,周围水溶液的浓度越大,失水越多。进而联想到施肥烧苗的现象,天旱植物萎蔫的现象等。又如,在认识心脏的结构及所连的血管动脉、静脉时,分发新鲜的猪心脏,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沿着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往心脏中灌水,学生会发现有的能灌进水而有的不能,然后手捏心脏,水从不能灌进水的血管流出,这样学生就区别认识了动脉、静脉的概念与血流方向有关:动脉血流方向是心脏全身,静脉的血流方向是全身心脏,形成血液流动由静脉心脏动脉整体的知识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明白心脏不停地跳动是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化讲解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化死记硬背知识点为理解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