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鉴定学的复习资料
问:总论部分应如何复习?答:第一章:了解中药鉴定的任务,明确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的含义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第二章:了解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年代和特点,重点掌握的本草著作有:《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著作。著者不明,成书年代约在西汉时期,特点: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新修本草》又称《塘本草》,是唐代李、苏敬等人集体编撰,特点: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证类本草》是北宋最值得重视的本草。北宋后期唐慎微所著。特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载药1746种,新增药物500余种,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本草纲目》是明代的本草著作中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巨著。著者李时珍。特点:历经30年,编写成五十二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附方11000余条,可以说这部著作是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清代吴其编撰的。特
f点:对每种药叙述颇祥,绘图较精确,为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也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问:中药的采收都不是很具体,应如何复习?答:应先了解各种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如:根和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叶类多在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花类一般在含苞待放或花初开时采收;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全草类多在茎叶茂盛时采割;藻菌、地衣、动物类采收情况不一;矿物药全年均可采收。然后重点记特殊药材的采收时间。如延胡索57月植株枯萎时采挖;枳实采收幼果,桑螵蛸在三月中旬前卵鞘未孵化时采收等。问:中药的加工应记些什么?答:中药的加工主要记特殊的加工方法和适用对象,如切片适应于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肉质的果实类、坚硬的藤木类等;蒸、煮、烫适于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熏硫可使药材增白、防霉;“发汗”可使药材水分向外挥发,促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干燥适于大多数药材,干燥的方法有烘干、晒干、阴干等。《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以,用“干燥”表示。晒干适于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烘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