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于后者是特定地区的民众在世代的传承中“酿造”出来的独具韵味的生活形式,而前者却是以工业的方式批量制作出来的“文化商品”。在一个“后现代”的消费社会中,市场几乎占据了人们全部的生活,包括文化、消遣和娱乐。消费绝不
f仅仅是在提供生活必需品,而是在提供一种身份,一种梦想和一种生活方式。
一战前后到二战期间的现代主义,也被称做先锋派。典型的先锋派如俄国的构成主义,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德国的包豪斯,它们坚决摒弃了唯美主义的多愁善感,一心拥抱现代性,歌颂机器和技术。后现代主义是折衷的、混合的,以错乱为美。(113)
(115)对功能主义的误读。功能主义,并不是不要美,不要确立鲜明的“风格”,而是不要
纯属装饰性的、附加的美,不要已经死去的风格。简而言之,“应该消除一个误会,这就是把艺术跟崇敬装饰混为一谈”。(115)
艺术来自于劳动和生产,而不是来自于奢侈享乐,艺术家要创造未来,而不是复古恋旧,这或许是先锋派所提倡的功能主义的思想精髓。(116)
(121)对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理解。以多元化来对抗现代主义的“纯粹”,以现实的复杂性来对乌托邦主义的“理想”,以历史的延续性来对抗先锋派的“断裂”,是贯穿在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的一条主线。后现代主义对折衷主义的一致偏好,来自他们对现代主义的一致拒绝。文丘里用“少即是无聊”来挑战现代主义“少即是多”的信条。(121)
f(123)功能主义功能主义,也即“形式服从功能”【沙利文】;简约主义,以米斯凡德罗“少即使多”的口号最为经典。功能主义放弃的并不是外观,而是不恰当地点缀或可有可无的装饰。功能主义所选择的外观,其实依然是一种艺术化的外观,这种外观从表面上来看是数理的,其实终归还是和不可量化的审美直觉相联系。(123)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主张与传统对话,但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复古主义。同样,后现代主义虽然大肆借鉴通俗文化的图式和风格,但后现代主义也不是媚俗主义。哲学家赵汀阳《关于后现代的一个非标准表达》其实,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一样,对这个世界依然是不满意的,但是,乌托邦的幻想和充满激情的批判,已不足以用来表达“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深切的无奈感,这就是导致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是一种软弱的批判,或者说,是一种无理想的批判。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武器主要是解构和挪用:(1)挪用【appropriatio
】:“把大众的“文本”错误地放置到一个
不宜的“环境”里去,这样一种“情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