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修订版)
201409301510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作者: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贫血不仅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发病率高,而且贫血的发生率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增加,当CKD患者进入第5期时贫血已非常普遍。国内一项对肾脏科门诊和住院CKD患者贫血状况的调研显示,CKD15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220、370、454、851和982。透析与非透析CKD患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982和520。
贫血对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存质量均有重要影响。一项针对血液透析HD患者的肾性贫血与生存质量关系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HD患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与生存质量相关的指标均表现出较低水平,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导致生存率的明显下降。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因此,纠正CKD患者的贫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曾发布过肾性贫血治疗的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对肾性贫血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近年来,肾性贫血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新型药物的问世使得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治得到改善。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根据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制定出一个符合我国CKD患者的肾性贫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很有必要。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于2014年5月启动了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1肾性贫血的定义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依据WHO推荐,海平面水平地区,年龄≥15岁,男性血红蛋白130gL,成年非妊娠女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妊娠女性110gL,可诊断为贫血。在诊断肾性贫血时,需酌情考虑居住地海拔高度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评估贫血的频率
1凡临床症状、体征或其他医学指标提示贫血时应及时测量血红蛋白。
f2对无贫血病史、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CKD13期,至少每年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45期,未开始接受透析治疗者,至少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CKD5期和透析患者,至少每3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