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概念的联结要通过第一语言词汇,即L2L1C(co
cept),低水平双语者的心理词典适用于这一模型(见图1)。概念中介模型:在两种语言的认知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双语者的两种词汇信息分别存储在两个独立的语言系统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词汇水平上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都共享一个概念表征(见图2),高水平双语者的心理词典符合这一模型。非对称模型(theshared
distributedasymmetricalmodel):董燕萍(1998)提出的共享分布式非对称模型认为,双语者随着第二语言熟练程度的变
f化,其词汇和概念联结呈现动态的发展,概念表征共享,但第一语言词汇和概念的联结强于第二语言和概念的联结(见图3)。尽管在大脑中共享概念表征,但母语词汇名称如“狗”,和共享概念如“动物”(a
imal)的联结要强于第二语言词汇名称如英语单词“dog”和共享概念的联结。第二语言熟练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两种词汇表征与概念联结的水平,对于初学者来说,第二语言的词汇系统是不独立的,更多依赖母语的表征系统(实线),随着第二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第二语言与概念之间的联结越来越强,第二语言词汇系统的独立性也就越来越强(虚线)。图1图2图3近年来,国内二语习得领域也开始关注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库组织模式,涌现出了一批关于二语心理词库的实证研究:谢谜(2009)通过自由联想测试调查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与发展,结果表明母语心理词汇主要是语义关联,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则因二语学习者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初级英语学习者的二语词汇主要是语音联接的,而高级英语学习者的二语词汇则以母语语义联系。崔艳嫣(2010)采用词汇联想测试探索第二语言心理词库组织模式的发展规律,发现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产出的语义联想词比低年级学生多。另外,学生在进行词汇联想和提取时受到其母语语义系统的介入和干扰,现有的二语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
f还不够合理。邹小青(2011)利用跨语言的语义启动和翻译启动的实验方法,探讨了越南语汉语双语者心理词典的表征结构,该双语者的心理词典支持修正层级模型(即非对称模型),随着汉语熟练程度的提高,汉语词汇和共享概念之间的联结逐渐增强。三、心理词典理论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一)重视语音教学留学生汉语心理词典的建构不同于其母语心理词典的建构。留学生学习汉语时,不是分阶段建立语音、词义、词形的表征,而是从一开始就必须建立音、形、义表征,可见,语音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