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习者发现一个词形可指代某一事物或意义,He
rickse
(1999)称之为语义化(sema
tizatio
),指词义到形式的映射。形式与词义的联结,是词汇习得的起始,也是词汇习得最基本的要求;然后,他
f们把这个词汇分门别类,此阶段被称为词汇知识打包(packagi
g),第一阶段时词汇在头脑中仅仅是一个个单薄的语音或词形符号,打包即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相关词汇知识,使词汇成为整体存储在大脑中。最后,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建立形音、形义、形音义的词汇网络。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心理词典在人脑中的组织和建构方式,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模型,Collio
s和Quillia
于1969年最先提出的层次网络模型认为词及其所承载的概念都是心理词典的一个节点,各个节点由复杂的语义关系相连接构成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系统。由Collio
s和Loftus(1975)提出的激活扩散理论(Spreadi
gactivatio
model)认为心理词库的组织更像一个互相连接的网,网的节点就是代表词的概念。虽然该理论摆脱了分层理论的影响,但是只能解释分析词汇的语义问题,而无法对词汇的语音、句法和形态属性进行解释说明。为此,Bock和Levelt(1994)提出的扩展网络模型(Exte
ded
etworkmodel)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说明。该模型认为,人们的词汇知识分为三个层次:概念层,词目层(lemma)和词位层(lexeme)。概念层的内容与激活扩散理论相似,词目层是词汇句法方面的知识,词位层是词汇语音方面的知识。(二)双语心理词典的建构当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时,心理词典又呈现出更复杂的情况。二语心理词典的建构与母语心理词典的建构相似,但也有很多不
f同之处。双语心理词典是心理词典研究中一个比较独特的领域,研究重点集中在双语词典中概念形式的表征关系上(桂世春,2000),并且两种语言的词汇信息是独立存储还是共同存储,目前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观点,如特定语言提取观(La
guagespecificview)认为,两种语言的概念是共享的,词汇是独立表征的(Korll,1994)。非特定语言提取观(No
la
guagespecificview)认为双语词汇至少在某些方面是共享的,激活一种语言的词语可能会激活另一种语言中的相关词语,因此两种语言的词汇处理是交互进行的(Dijkstra,1998)。同时,语音表征也受到了很多的关注。通过被试完成理解和加工任务(词汇判断、图片命名、翻译)发现语言间的语音表征呈现一定的重叠(Colome,2001)。研究者们还提出了许多关于双语心理词库组织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词汇连接模型:第二语言词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