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论学校教育中的惩罚问题
作者:张人来源:《师道教研》2018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赏识手段在教育中应用地越来越多,而惩罚手段则越来越边缘化。其实赏识与惩罚作为一对正奇相倚的教育方法,不可偏废。要让惩罚重回学校教育,既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厘清惩罚与体罚的界限,也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确保自身能合法、合理地用好惩罚的手段。关键词:体罚;惩罚;赏识心理学认为塑造、教育人的行为有四种方法(Robbi
sDeCe
zo,1995),即正面增强(activerei
forceme
t)、负面增强(
egativerei
forceme
t)、惩罚(pu
ishme
t)与撤销(exti
ctio
)。所谓正面增强主要是通过表扬、奖励等措施来强化肯定个体之前的行为,以提高该行为今后出现的概率。所谓负面增强主要是通过取消或降低个体不想要的刺激来强化肯定个体之前的行为,以提高该行为今后出现的概率。惩罚则是强加给个体不想要的刺激,如训斥、处分等,来否定个体之前的行为,以降低该行为今后出现的可能性。而撤销则是有意对个体之前的行为视而不见以降低该行为今后出现的可能性。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最不好把握和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就是惩罚了。一、惩罚在教育中的危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吁多用赏识教育,慎用惩罚。例如有心理学家认为,对儿童进行惩罚,会有如下危害(Schickeda
zetal,1992):其一,不能在第一时间教育儿童。当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教育者本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儿童指出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所在。如果第一时间是对儿童进行惩罚,则可能会转移焦点,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其二,可能打击儿童探索发现的积极性。因为儿童有些表面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儿童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自发的探索行为(比如幼儿因不会分享玩具而发生的打闹),如果教育者不是正确地进行引导,而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加以惩罚,幼儿不但无法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反而可能因此变得怯懦胆小。其三,惩罚可能使儿童产生愤恨与恼怒,疏离施教者。与施教者的疏离关系又会反过来影响今后的教育效果,可能促使施教者更严厉地惩罚儿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其四,惩罚把握不好有时就变成了体罚(physicalpu
ishme
t),这不但现时对儿童有害,而且儿童容易从体罚中学会攻击行为,为他今后的社会行为方式带来负面影响。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二、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和现状尽管惩罚可能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惩罚在教育中还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