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含及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政府调控模式的分类和选择调控模式的依据;积极激励同学们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有关知识,来探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宏观调控体系改革、以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措施。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第一,经济调节;第二,市场监管;第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第四,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一,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第二,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第三,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
一、经济波动及其影响因素1什么是经济波动:经济波动,一般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的扩张和收缩、繁荣和萧条、高涨和衰退现象。2影响因素:(1)投资率的变动。(2)消费需求的波动。(3)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4)资源供给。(5)技术变化的状况。(6)经济体制的变动。(7)心理预期的变动。二、我国经济波动的状况及其原因1我国经济波动的特点改革前,经济波动的特点是振幅大,峰位高,谷位深,扩张周期短,属于古典型波动。改革后的经济波动的总体态势是,经济增长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经济波动的幅度也比较小,扩张周期延长,属于增长型波动。1997年2000年,中国经济波动出现了新的特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在制约经济增长的国民经济总供求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从2000年开始,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国民经济增长开始进入新一轮上升期。2.我国经济波动原因的特殊性:中国经济波动的原因,除了与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变动有关的一般原因外,还有其特殊性。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周期波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一方面是传统计划体制与生产力状况的不适应性,缺乏有效调节经济的手段。另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外部因素如政治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波动之所以会转变为增长型的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