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走,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错误认识?(2)为什么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答:参考答案(1)甲对现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并没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他的认识是片面的。(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上,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本质;在形式上,感性认识是人脑凭借感官以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具体的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理性认识则是人脑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思维形式反映事物。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2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
f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血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参考答案(1)通过给人输血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和大量受血者的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血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3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统治地位,包括牛顿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把原子看作是构成宇宙大厦的“最后之砖”,是关于物质结构的最终的、最完整的绝对真理。但188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原子论观念。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又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