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企业需要面对一线城市土地成本上涨的压力。2013年后我们几乎经历一轮完整周期,但我们始终没有见到一线城市土地价格明显下调。市场的确不错,但高涨的房价吞噬了企业盈利的空间。其次,较高的资金成本、对土地闲置的查处和土地增值税的存在,使得在一线城市“买入,持有再开发”策略不切实际。二、转型之难,转型之痛1、住宅开发业务收入和利润规模庞大,可替代领域少地产开发行业体量规模很大。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95万亿元,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到76万亿元,相当于很多新兴行业总产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龙头房地产企业销售规模动辄千亿,而很多新兴产业龙头市值虽大,销售规模却小。股价为2015年5月22日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能够替代住宅开发业务,贡献足够利润和收入规模的领域确实比较少;能够容纳当前员工就业,实现公司平稳转型的领域也比较少。
第4页
f2015年房地产行业转型分析报告
我们认为,房地产企业最可能成功的转型领域,是金融和房地产产业链。金融业收入规模庞大,增长空间广阔,房地产产业链既具备成长性,又具备相当规模。2、聚焦ROE和现金流的思维,不适合于很多新兴领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经营普遍聚焦于ROE和现金流指标。当然,房地产业在过去一段时间,也的确是ROE比较高、现金流比较活跃的行业。可问题是,传统的聚焦ROE和现金流的思维,未必适用于互联网时代流量的争夺。很多新模式,房地产企业或许有心尝试,但公司文化本身又和新时代不兼容。如果一家地产公司真的幸运培育出了下一个的腾讯,那么这家公司会不会因为旗下新业务ROE短期下降,而变卖处置整个新板块呢?没有永恒的成功经验。在房地产开发黄金年代,企业养成的配置资金和资源的能力,管理风格,固然有适用于新时代的一面,但也可能有一些不适应市场变化的地方。之所以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能力肯定也有部分适用于新业务,那是因为管理的对象毕竟是人,人性不会在短期发生重大变化。但之所以管理体系肯定需要更新,是因为新业务可能更加强调分享和员工参与,更加强调多元化的思维。甚至房地产
第5页
f2015年房地产行业转型分析报告
开发业务本身,未来核心影响因素可能也不再是政策,而是开发能力和服务质量。ROE和现金流固然是一个好的评价标准,但不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哪家公司能率先构造新的管理体系,哪家公司就最有可能转型成功。3、旧思维和旧团队带来的阻力在新常态之下,社会最稀缺的未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