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17.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C)。
A.教学文件B.教学计划C.课程标准D.教学指南
18.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B.杜威C.洛克D.夸美纽斯
19.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人主观能动性
20.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
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21作为教学手段,参观属于:(B)。
A.模拟直观B.实物直观C.语言直观D.场景再现
22.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B)。
A.凯洛夫B.夸美纽斯C.昆体良D.赫尔巴特
2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
fA.课堂教学B.班C.课D.时
24.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C)。
A.科学性B.系统性C.育人性
D.量力性
25.教学过程始终具有(A)。
A.教育性B.生产性C.间接性D.引导性
26.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C)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
A.实物直观B.模拟直观C.语言直观D.课件
27.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A)。
A.首要工作B.核心工作C.重要工作D.基本工作
28.教师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想和实际效果的过程,是教师通过(B)活动
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A.评课B.说课C.听课D.讲课
2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B)。
A.基本环节B.第一环节C.中心环节D.最后环节
30.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D)提出的。
A.马卡连柯B.赞可夫C.苏霍姆林斯基D.巴班斯基
31.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A)。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B.主体价值C.创造价值D.教育价值
32.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C)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与测验
B.测验与考试
C.考查与考试D.口试与笔试
33.“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C)。
A.榜样B.修养C.陶冶D.锻炼
34.班主任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D)。
A.基础作用B.决定作用C.制约作用D.主导作用
35.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C)。
f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36.德育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C)。
A.影响作用B.制约作用C.导向作用D.积极作用
37.教育学上的德育范围广,它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D)。
A.集体主义品质B.爱国主义品质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