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品质D.道德品质
38.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C),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德育方法。
A.道德意志B.道德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
39.衡量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A)。
A.自我教育能力B.自我评价能力C.自我调控能力D.自我认识能力
4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C)。
A.为了一切学生B.为了学生的一切C.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D.为了每个学
生
二、判断(每小题1分,1×15=15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1939年,凯洛夫《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2.现代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
(√)
3.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要受文化发展的制约。
(√)
4.学科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
5.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必须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6.教育学范畴的德育和伦理学范畴的德育是有区别的。
(√)
f7.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
8.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
9.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
(×)
10.“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
1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一个国家办学的结构。
(√)
12.教育者严格要求学生,就很难尊重信任学生。
(×)
13.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看他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等的判断能力。
(×)
14.学科设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
15.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教学不应追求个性化。
(×)
三、简答:(第1小题6分、第2、3、4小题各5分,共21分)1、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①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2分)②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分)③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做到因材施教。2、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分)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1分)③教育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手段3.简述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①目标明确,完成任务。(1分)②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1分)③结构合理,充满机智。(1分)④媒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