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效率的因素较多且复杂,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层面的因素,还有财政方面的因素。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课题
组的调查与访谈,我们认为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核心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234下一页
首先。制度或产权安排是影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效率或产权效率的重要因素。从广义的制度角度而言,制度因素具
体体现在:正式制度,如政策、体制安排、法规等;非正式制度,如社会资本、惯例、风俗
等。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制度,而非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技术进步是制度
作用的外化结果或表象,受制度制约和导向。制度的核心作用在于激励生产性努力、提供确
定性预期和节约交易成本。但是,本课题组2008年在广东、江西等部分农村地区的调查和访
谈发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极大的制度缺失和制度约束“软化”问题,例如,江西QJ
镇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缺乏应有的制度安排,如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垃圾处理等,更为严
重的是,即使有相应的、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镇政府却以财政困难等各种原因不
供给公共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农村农民的消费之所以难以启动或“繁荣”,根本原因
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缺失造成的。因为公共产品,如社会保障、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等缺失,
导致农民倾向于自我储蓄和自我投资从而实现公共产品的“自我供给”。
empire
ewspage总的来看,由于制度缺陷引起的效率问题有:一是由产权制度
不健全或严重缺失如缺失私人产权的制度安排引起的供给低效问题;二是由政府产权与私
人产权分工界定不明以及政府产权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供给低效问题;三是由私人产权界定不
清且缺乏保障以及由此而来的收费制度失当引起的供给低效问题;四是政府的市场准入制度
f往往限制了愿意进入者的行为选择,提高了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供给效率;五是制度变迁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但这种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如市场化改革减少了财政负担,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从而促进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提高,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原有的公共产品供给结构,集体的供给主体地位沦为次要地位,甚至曾经一度出现“空项”,影响了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六是农民的需求表达制度或机制缺失或不完善,需求偏好信息难以显示,这种信息不对称将导致政府供给出现偏差或“失灵”,从而影响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七是财政分权制度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具有极大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