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易经》中的婚俗文化摘要: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易经》64卦中有较广泛的体现,其中主要反映在妻从夫居、一夫多妻、无婚姻自主权、婚期婚龄、抢婚习俗、贞节观等六个方面。关键词:易经;婚俗;妇女《易经》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不仅记录了上古时代的占筮祭祀礼节方面的知识,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把《易经》称为“大道之源”一点都不为过,它里面各种思想资料蕴涵丰富,近年来,学术界从各个政治、经济、军事、法学、教育等领域进行了研究,而且成果颇丰。然而,从婚姻习俗方面进行研究的还不是太多。其实《易经》中四百五十多条筮辞中,有将近四十条是关于婚姻习俗方面的内容,对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特别是妇女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妻从夫居男女两人结婚后,妻子一般随丈夫居住,这种习俗自上古就有。《易经》中就有显示。《易经》每一卦都有一定的含义。比如乾为阳,象征天或男子;坤为阴,象征地或女子。写筮辞的人认为:宇宙就是由阴和阳两种元气构成的。有天地然后有万事万物,有男人和女人才能繁衍后代,男女是构成婚姻主体的两个方面。至于“妻从夫居”婚姻的形式,《易经》中的卦辞有明显的反应。比如《蒙》九二卦中这样写:“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孔颖达曾经注释:“妇谓配也,故纳此配而得吉也。”“纳”的意思就是现代汉语
f中的“娶”。男子“娶”,女子“嫁”,这就是结婚。卦辞中的“纳”字来表示“娶亲”,这样一个解释,说明上古时期婚姻就是女子被男子接纳。《蒙》六三:“勿用娶女”。“取”在这个地方就是“娶”的意思,“娶”为“取”的分化字,“取”字从耳从又,表示以手取耳,其实,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在古代战争中,杀死敌人,需割下敌人的左耳以此为凭证进行记功。“取”的意思中,有“获得、得到”的义素,逐渐引申为“获取”一切东西,自然也包含女子。后来,加上“女”特意表示“娶亲”。因此,“娶”与“取”有共同的意思“获得”,也说明结婚后女子将要到男方家居住。以上这些文字可以证明,上古时代已经是“男性中心”取代了“女性中心”的社会,女性已经成为男性的附属物。二、一夫多妻中国婚姻史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群婚制、血族婚制、亚血族婚、对偶婚、入赘婚、一夫一妻制。有的专家说,《易经》时代,是一夫一妻制的时代。但是,《易经》中出现了“侄娣”,使得上述说法是站不住脚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