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路径选择
作者:刘明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01期
摘要:农民工处于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和体制的边缘,是矛盾的复合体。大量农民工长期不被城市吸纳整合乃至受到歧视忽略,一定会积累很多的矛盾,处理不好会造成重大不稳定因素。本文基于农民工群体处境和社会和谐因素,着重探析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途径和措施问题,同时侧重以法律的视角探讨了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维权组织;博弈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1002504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让农民能够自主生产、自由支配劳动时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之间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为城乡劳动力资源流动提供了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共同作用,使农民理性选择进人城镇。然而,农民融入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之后,农民工的各种权益得不到保障,与城镇居民无法相比。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应从以下几方面寻找途径。一、努力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在现行体制环境下,一方面,缺乏组织化的农民工丧失了均衡的博弈能力。如果他们自行组织起来,就会被扣上“非法组织”之名而予取缔,但政府在依法组织他们比如成立工会、行业协会等时又相当迟缓,这就使他们在与私营企业主等强盛集团的博弈中处于相当弱势的地位。在私营企业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下,人们常常看到的是个体农民工以自焚、跳楼等极端行为来发泄不满,鲜有农民工的集体抗争事件。另一方面,传统的国家宏观政策不利于农民工维权。比如户籍制度和城市收容遣送制度就从国家法律层面上限制和剥夺农民工的人身自由权利,而个人是无力对抗国家法律的,所以长期以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常受侵害,特别是自找门路,远离家乡孤立无援的农民工,面对工资拖欠、工伤事故得不到救治等情况时,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很难得到有组织的援助和救助,只能是被动接受不平等的待遇。可见,中国的农民工在新旧体制的夹缝中付出的艰辛最多,忍受的苦难最大,但他们却不能畅通地向社会表达自己的声音。现在为农民工表达利益和诉求的代言人主要是媒体和学者。应该说,非政府组织在改善农民工生存环境方面大有可为。20世纪后期,世界范围的r